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整个支付的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支付场景从线下延伸到了线上,越来越趋于一体化。支付市场的主体也不再是由金融机构所主宰,而是由更多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组成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在支付领域不断升级迭代,为整个支付市场注入了活力。
支付市场发展的关键时期
回顾整个支付市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POS为代表的线下消费场景时期(2004年以前)。在这一时期,金卡工程的普及为线下消费场景提供了便利,主要以银行卡为支付工具,通过线下POS刷卡来满足客户的消费行为,开启了无纸质货币的消费新浪潮。
第二阶段是线上支付兴起时期(2004-2015年)。在这十年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客户的消费行为也由线下实体店转移到了线上网购,主要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代表的网络支付场景。支付宝、财付通等大大小小的支付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速发展。客户的消费行为和习惯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拐点,互联网消费习惯也在年轻人一代迅速蔓延,线上支付应用渗透到了各行各业。
第三阶段是线上线下高度融合时期(2015年至今)。在这一时期,主要是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场景。最常见的支付方式是扫码支付和NFC支付,主要以支付宝、微信、中国银联的移动支付应用为代表。通过近场和远程两种不同的支付形式,将银行账户和手机深度融合,消费效率极大提升,客户仅需要拿着手机即可出门,其便利程度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
支付市场的发展特点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支付市场经历了三个阶段,发展到了今天,银行卡支付市场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支付方式,从有感到无感逐步演变。
以移动支付为例,人们所能熟知的NFC支付、聚合条码支付、蓝牙、声波、光子、生物识别支付等等,在第三阶段时期中都应运而生,百花齐放。时至今日,支付工具标准也逐步实现统一,网联平台的设立改变了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各家银行多头直连的状况,使得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交易信息更加透明、经营更加规范,在技术标准和业务规则上实现了标准统一。
当前,支付市场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移动支付成为主流的支付方式。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3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持续增加达到8.97亿人次,较2018年增长7992万人次;受疫情影响,移动支付交易规模56.7万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仍然增长约2.3%。移动支付的整体交易规模连续6年高速增长,已经从2014年的6万亿元快速增长到2019年226.2万亿元;而网络支付交易规模增速逐年放缓,2019年全年仅为24.66万亿元,约为同年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的九分之一。
二是支付产业链更加丰富。整个支付市场由第三方支付机构、商业银行、清算机构、央行四大主体共同组成,共同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网络支付、银行卡收单以及清结算服务。随着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很多手机厂商、软硬件技术服务商、通讯运营商纷纷加入到整个支付产业链中,比如:APPLEPAY、三星PAY、小米PAY、HUAWEIPAY以及可穿戴设备手环、手表等均通过软硬件的升级改造,实现近场支付,助力移动支付的发展。
三是合规监管成为重点。近年来,央行自上而下对清算机构、金融机构、支付机构的监管都进一步加强,各种规范和制度密集发布。
未来支付市场的八条“军规”
未来支付市场均围绕着以下八项新规展开:
在备付金集中存管方面,央行出台了《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该通知有助于纠正和防止支付机构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使得某些支付机构依赖备付金利差的盈利模式将成为历史。未来,支付机构的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转型升级、发展多元业务模式将成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在聚合支付方面,央行明确将聚合支付纳入监管之内,市场乱象有望缓解。对于聚合支付服务商而言,在规范管理下产业转型升级应该是大势所趋。
在加强终端安全管理方面,央行提出了明确要求,清算机构、商业银行、支付机构要对整个受理终端市场实行全流程监控,进一步遏制移机、切机、二清、套现等违规行为,清退不合规的支付终端,进而提升受理终端的整体安全水平。
在代收付业务管理方面,央行出台了相关文件,主要是为了回归代收业务本源,防止代收通道被不法套用。同时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维护发卡行利益,防止收单机构通过代收通道进行恶意竞争。
在“断直连”方面,央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日期,网联平台的搭建,使得第三方支付机构交易将更加规范化、透明化。支付机构将接受清算机构制定的统一技术标准和业务规则,各支付机构在业务范围差别上将不断缩小。
在整治无证机构经营支付业务方面,央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工作的通知》,以持证支机构为切入点,重点检查持证机构给无证机构提供支付清算的违规行为,从源头切断无证机构的支付业务渠道,遏制支付服务市场乱象。
在支付创新方面,央行做了明确的规定,支付创新产品或服务先报备再开展,对行业整体发展而言,可以避免一些风险性创新产品流入市场。
在条码支付方面,由于条码支付是移动支付的最重要的形态,也催生移动支付市场的迅猛发展。为了促进移动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央行先后发布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一方面对条码支付业务实行分级管理及限额管控,安全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也体现央行鼓励采用更为安全的动态条码提供支付服务。
支付市场的未来趋势
可以预见,支付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真实交易、服务实体经济是支付业务发展的根本。什么是真实交易?根据特约商户受理交易的真实交易场景,按照清算机构和银行卡的业务规则和管理要求,正确选用交易类型,上送交易信息,确保交易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追溯性。相反,违反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从事非法经营或未按照银行卡清算机构相关要求发送交易信息,无法追溯的交易,则被视为违规、虚假交易。
二是加大与银联、网联的合作,是维护支付结算体系稳健运营的基础,其核心是“断直连”势在必行。未来整个支付市场将随着“断直连”的推进,呈现出公平、公正、公开的支付信息开放化的景象。
三是支付和收单、线上和线下日趋一体化。客户通过线下消费场景体验并下单,通过手机扫码完成线上支付,使客户的线下行为与线上的支付行为匹配,形成客户的消费行为轨迹,继而积累大数据,真正实现了线下场景线上化。
四是严监管、全覆盖、重处罚已形成常态。连续三年,央行每年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出的罚单总数量均超过100张。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违规行为开出了115张罚单,总罚没金额超过1.66亿元。特别是近年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先后对支付行业密集发文,对无证经营、支付创新、备付金集中存管及条码支付等业务进行了规范,体现了监管机构规范和治理支付行业的决心和意志,意义重大而深远。
总而言之,由于线下的支付市场发展较早且较成熟,线下的服务价格有相应的标准体系,而线上则没有统一的价格标准。随着金融科技产品标准的日渐成熟,这一问题终将被解决。而随着网联平台的建立,线上线下日趋一体化。未来可将线上线下的支付价格统一,以便于整个市场能在相对公平的价格体系中运转,避免恶意竞争,维护各方利益,将整个支付市场带入良性循环。
(作者就职于中国光大银行数字金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