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相关的投机炒作之风盛行,风险快速聚集。自2017年9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公告、清理整顿境内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和ICO活动以来,虚拟货币泡沫对于我国的影响得以被有效阻隔。
此后,一些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为躲避监管打击,通过所谓“出海”方式,将服务器设置在境外、实质面向境内群众提供交易服务,继续从事相关非法活动。对于此类行为监管部门仍在持续监测和打击,人民银行会同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共监测和处置“出海”虚拟货币交易平台300余家。
然而,前期面对虚拟货币价格的快速上涨,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怀揣“一夜暴富”的梦想,仍在相关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群众希望能从虚拟货币价格波动中获取收益,而部分平台惦记的却是群众的本金。
《金融时报》记者获取到的一份市场调研报告对于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的常见套路进行了总结分析,梳理了乱象背后的操作伎俩——平台先通过虚假交易骗取客户入场,再通过操纵市场价格和恶意宕机使客户被迫爆仓,某些平台甚至成为犯罪分子洗钱的工具。
第一宗罪:交易量畸高营造繁荣假象通过虚假交易吸引客户入场
在客户眼中,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的交易量越大,证明平台的人气越高、可靠性越强。殊不知,交易量也可以作假。
市场调查发现,前三大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的平均换手率分别为13.25%、8.33%和6.15%,都大幅高于国外持牌交易所的平均换手率2.37%,分别高出5.6倍、3.52倍、2.6倍,交易平台存在采用机器人刷量的重大嫌疑。
此外,在市场调查中,随机抽取几家大型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的交易金额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交易特征违反了Benford定律(是指自然产生而未经人为修饰的同类数据,其数字出现概率基本服从相同的概率密度分布),交易金额中某个数字的出现频次呈现异常翘尾现象,表明这些数据经过了人为修饰,并不是自然交易的结果。这进一步证明了,交易平台存在虚假交易和数据造假的行为。
虚拟货币交易平台通过虚假交易刷出庞大的交易量,可以在Coin Market Cap网站(一家在虚拟货币领域的被投资者使用次数较多的币价网站)上获取更高排名,让虚拟货币获得更多的关注,营造出一种繁荣的市场假象,使客户普遍性地高估虚拟货币的价值,从而吸引客户入场。
第二宗罪:恶意宕机逼迫杠杆交易爆仓从而操纵市场
市场调查发现,某些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相互勾结,沆瀣一气,图谋客户的财产。一家平台通过“拔网线”的方法,使得交易平台多次出现闪退、卡顿、仓位无法显示等异常现象,影响客户正常的下单,撤单和平仓等交易操作。宕机时间一般持续半小时到2小时不等。同一时间,另一家平台通过机器人买卖操纵价格,在其他平台宕机期间将价格强制拉低或提升。客户在加了10倍甚至20倍高杠杆的情况下,面对价格的巨幅波动,由于系统宕机无法选择止损或补仓,只能被迫爆仓,最终损失惨重,甚至血本无归。两家平台过一段时间交换角色,故伎重施,改为前者操纵价格,后者宕机以侵占客户财产。
调查发现,某大型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在一年内共发生系统宕机6次,其中3次为突发故障宕机事件,平台承认发生过2次爆仓事件。目前已出现多起因虚拟货币平台无法登陆而导致合约投资者利益受损的事件。
第三宗罪:利用匿名化和去中心化特点为犯罪分子洗钱
上述市场调研通过对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的提现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存在比特币多次小额累计转入、一次大额转出清零的现象,这都符合洗钱行为的基本特征。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由于具有匿名性和全球性的特点,已成为犯罪分子洗钱的帮凶,具备较大的社会风险。
在2015年股市巨幅波动期间以操纵期货市场而非法获利的伊世顿一案中,伊世顿公司在国内股指期货非法获利20多亿元后,就试图通过某比特币交易平台转移资金,因规模巨大且无法提供完备的证明材料转移失败。
借区块链技术创新之名诈骗广大群众应擦亮眼睛
万变不离其宗。通过分析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的乱象,不难发现这些伎俩并不新鲜。相关平台利用了区块链这种新兴技术和群众对新兴技术的兴趣,打着高收益的幌子,以区块链技术创新之名、行在线诈骗之实。
专家提醒,广大群众应该擦亮眼睛,主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盲目跟风炒作,以防止上当受骗造成经济损失。如发现有任何机构涉及此类非法金融活动,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涉及违法犯罪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