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金融科技行业出现一个新的现象:从国有大行到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再到一般消费金融公司,均在“瘦身”。
2019年半年报显示:
农行员工相较于上年末减少9237人至46.45万人;
工行员工相较于上年末减少10146人至43.92万人;
建行员工相较于上年末减少5567人至34.04万人;
中国银行员工相较于上年末减少4296人至30.58万人;
邮储银行员工相较于上年末减少2494人至16.83万人;
交通银行员工相较于上年末减少5567人至8.64万人;
中信银行员工相较于上年末减少1125人至5.5万人
平安银行员工相较于上年末减少1097人至3.4万人;
北京银行员工相较于上年末减少73人至14687人;
江苏银行员工相较于上年末减少111人至14915人。
从数量上来看,以上10家银行,在2019年上半年减员人数近4万人。
从属性上来看,据悉,银行减员多为前台柜面人员、客户经理,以及部分后台管理人员和运营人员。比如邮储银行就在2019年上半年财报中表示,上半年累计压降台席5540个,优化柜员3384人,其中2372人调整至网点营销团队。
在消费金融市场,同样有“瘦身”现象出现:据近期捷信消费金融ABS发行说明书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捷信消费金融拥有全职雇员约4.5万人,而在2018年9月,这一数字为5.1万人。不到一年的时间,捷信减员达6000人。
而平安普惠则在2018年就开始了线下战场收缩的迹象,在2019年年初,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宣布,截至2018年9月,平安普惠关闭线下门店834家,变为全线上经营。
不得不承认,金融科技行业在经历了前两年的跑马圈地后,正走向精细化运营时代。
“瘦身”后,业务能力如何?
缩减员工和线下分支机构,绝不代表这些平台的业务能力呈现下降趋势。
相反,各家净利润持续增长:
工行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1604亿元,同比增长4.5%;建行上半年净利润1470.27亿元,同比增长6%左右;农银上半年净利润1157.89亿元,同比增长6.6%;中国银行上半年净利润1090.88亿元,同比增长5.21%;中信银行在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5年以来首次超过两位数,净利润达283.07亿元,同比增长10.05%。
同样,捷信消费金融在2019年上半年实现7.93亿元净利润,排在已披露业绩的持牌消金第一位。
又譬如消费金融行业众所周知的佰仟,在2017年关闭70多个城市的线下网点,减员近8000人后,如今通过两年的时间转型到线上,发力电商分期以及现金分期业务,依旧在2018年实现了11个月2114万元的净利润,2019年现金分期月放款达1个亿的成绩。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数字化、科技化、智能化的持续推进,金融机构“瘦身”的趋势还将继续。
有持牌消费金融人士分析,不管是银行还是一般消费金融公司,线下机构布局过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极难约束,总行或者总部的指导能力、约束能力都会减弱。“所以多数时候,你会发现,一些银行被罚,多是出现在下面的分行,因为一些违规经营问题导致。”
对于一般消费金融公司而言,此类现象更为突出——2019年3月就曾有消息传出,宜信普惠怀化分公司因涉嫌开展非法金融活动,被当地有关部门查封。
当然,也有分析人士认为,金融机构将营业网点拓展至线下,尤其是四五线城市,是“下沉”了消费金融市场,机构可以挖掘更多更深层次的借贷需求。
但值得注意的是,普惠金融的前提是对风险的有效管控。这里的风险,不仅有坏账风险,同样也有大量线下人力带来的高成本运营风险。
如果能完善线上IT风控体系,用户通过线上客户端便能完成借贷需求,缩减掉线下前台人力,对金融机构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节约了成本。
“瘦身”细节表现在何处?
长期以来,开展线下借贷业务的除了银行,亦有如锦程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等发力线下大额借贷业务的持牌消金公司,以及宜信普惠、友信普惠这类线下信贷服务机构。
这类机构面向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居多,发放贷款单笔额度在8-10万元左右甚至更多,进件常常需要更多的辅助资料,如公积金和社保流水、住房贷款证明,甚至是第三方担保证明等,同时也需要信贷机构的线下客户经理亲访亲核,因此这类贷款的时间会相较于一般线上现金贷更长。
值得一提的是,线下亲访亲核的风控方式,在当前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不管是城农商行,还是普通信贷机构,在面对用户的大额借款需求时,深入借款人在当地的社会关系,往往能更加全面的掌握借款人信息,从更多维度对用户进行综合分析,这些人工经验在当前,仍然无法被完全线上化。
一位普通用户在微粒贷、借呗等产品上借3万块可能不需要3分钟。但一位小小微企业主遇到更大额的借款需求,例如10万-20万元,能满足的线上借贷产品相对较少,这时候就不得不走到线下,寻找这类大额信贷机构,提交相关辅助资料,如前文描述,线下信贷机构再对其做更加细致的风控审核,最后放款时间便拉长到1-3天。
目前线上做大额信用贷款产品(大额基本指件均5万元以上)基本在全行业都被证伪,即便强大如借呗和微粒贷,其件均也未能达到这一额度。因此线下市场仍有其重要的差异化,且对实体经济当中为数众多的小微企业主发挥着线上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线上则更多服务于更加小额的消费类贷款。
不过线下业务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数据决策的大趋势下,线下业务也在不断地利用线上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更优化的门店管理来完成转型。
这些变化细节体现在获客、风控审核等细节环节。
在某普惠成都分部工作了三年的李阳告诉新流财经,三年前他的展业模式还是去写字楼、五金批发市场发传单,用户有需求会到门店提出贷款申请,再回去准备资料,再到门店进行审核,最终来回2-3次,等到系统放款,时间控制在3天是比较常见的。
如今其所在的公司实现线上运营后,用户只需要通过手机申请、上传资料,以及视频面签,甚至不再需要走到其线下门店,就能完成借款。门店也走向集约化管理,大量业绩落后的门店被淘汰,整合留下的门店也升级成了统一的贷后管理和客户经理培训职场。
一向“保守”的城农商行也在积极探索新零售发展模式,不断完善用户体验。
“与车管所、房管局系统直连后,在抵押物审核环节可以实时审核,以前2-3天的流程,如今半天就能走完。”一位西部城商行工作人员坦言,这一年其所在银行的前端客户经理也大量缩减,与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展开合作,大大缩减人力成本。
此外,如果用户需要申请几万块的消费信贷产品,也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操作。此前新流财经就曾报道,宁夏银行、天津滨海农商行、南通银行、阳泉商业银行等超过15家城农商行已经通过与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在微信小程序上线自营现金贷产品。
金融科技的数字化、智能化正推动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开启变革思维。
疯狂“瘦身”背后,亦有机构在积极引进创新型、科技型人才,招商银行2019年上半年增加在职人员11728人,增幅比例最快的是研发部门,从2003人增加至2963人,增幅近50%。
另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已经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提升自身科技能力的同时,也试图在金融科技TO B的赛道上分一杯羹。
就在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简称:《报告》)中,还提到近年来,大数据、分布式记账、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推动我国金融创新迅猛发展,催生了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智能投顾等新业态。
《报告》指出,传统金融机构利用科技手段创新发展——
一是调整优化经营战略和架构,摒弃依靠传统网点的“人海战术”,在巩固传统渠道的同时,探索手机应用、微信公众号、网络直销等多元化渠道,拓展线上金融服务。
二是提升服务效率,通过互联网渠道不断创新产品服务,开展供应链金融,刷脸存取款,小微企业网络融资等业务。
三是提高经营效率,开发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智能投顾业务,在支付清算、信用管理、资产托管等方面引入区块链技术,借助智能合约,简化风险管理,增加透明度。
金融科技下半场已至,在合规的前提下平衡效率和成本的天秤,是当下金融机构必须面对的重点。线下依然是重要的市场,与线上形成差异化竞争,然而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将加大对于科技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