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消息,中国银行宣布与中国银联、财付通合作,率先实现手机银行扫描微信“面对面二维码”收款码的支付功能,成为首家与微信实现互认互扫的银行。
同日,交通银行宣布与中国银联、财付通合作,率先实现交通银行手机银行扫描微信收款码的支付功能。首批试点在福州、宁波、济南等城市,其他城市后续将陆续上线。
根据今年1月3日的消息,中国银联与财付通已就条码支付互联互通达成合作,双方正共同研究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方案。彼时在试点地区云闪付App、微信支付之间就已实现互认互扫,该消息得到腾讯方面证实。
如今看来中行、交行两大国有银行已率先入局,二者用户在试点地区,使用相应的手机银行App扫描微信的收款二维码即可完成支付。有知情人士向移动支付网透露,根据银联相关规范要求,银行、支付机构的APP均需要进行一定改造以实现互扫。
此外,两大行均表态此次与中国银联、财付通合作,旨在贯彻落实人民银行关于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指导意见,为广大用户和商户打造更加完善便捷的支付服务,助力条码支付市场向更加安全、规范、高效的方向发展。
中国银行进一步表示,后续将继续与各方深化合作,促进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积极参与并推动整个支付市场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根据上海证券报消息,首笔条码支付互联互通业务已在银联与财付通合作之前就试点“跑通”,试点城市为宁波。该交易由网联作清算机构,而交易账户双方账户系平安付、收单方则来自乐刷。
该消息同时指出,银联和财付通达成扫码互认的主体是“云闪付APP”和“微信支付”,该合作倾向于二者间的商业合作,与人民银行主导的条码支付编码规则统一不完全是一回事。
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的道路上,同为清算角色的银联、网联似乎存在一些微妙的竞争关系。至于此番国有大行参与银联互联互通方案,并“放话”进一步推进,是否意味着该方案已获得人行认可?我们不好猜测。
所谓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简单来理解就是用户(商户)在使用条码支付(收款)时,可不必在乎双方用的是何种App、提供何种通道。
事实上在支付体验上,当前的聚合支付很大程度已能满足日常需求,只是多次违规与负面事件让监管意识到其中仍然存在一定风险。有聚合支付服务商向移动支付网表示,“对此(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我们只能静观其变,未来加强商户服务能力是(聚合支付)核心竞争力。”
另外互联互通对于防垄断也有一定意义,由于网络效应的存在,‘赢者通吃’会导致竞争的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监管部门出于防范和应对‘赢者通吃’的负面影响,也是推进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的原因。
某种程度上,条码支付互联互通追求将极致的扫码支付体验与高效的支付监管相统一。
回到201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在《清华金融评论》发表署名文章《强监管促发展推动金融科技行稳致远》,文章透露人行将通过金融科技手段积极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互认互扫。加快组织商业银行、支付机构、中国银联、网联等,稳妥开展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验证和应用试点,逐步打通支付服务壁垒。
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针对金融科技的顶层设计文件《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第十四条显示,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是未来目标。人民银行将研究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标准,统一条码支付编码规则、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实现不同App和商户条码标识互认互扫。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2019年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金融科技分论坛上,谈及支付行业时,亦曾提到将进一步加快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标准,统一监管规则,推动实现不同App和条码的互认互扫。
人民银行从各方面透露出来的信息均显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几乎势在必行,考虑到《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系三年规划,那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必然不远,只是我们没想到它来得这么快。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