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天价罚单,把原本低调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国付宝推向了风口浪尖,8月6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国付宝总共收到了两张罚单,合计被罚没4646万元,刷新年内天价罚金纪录。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国付宝此前还深陷为上市公司输血以及为非法投资平台开支付接口等风波。在业内人士看来,千万级的罚单比较罕见,说明国付宝的违规业务相对较多,在监管趋严的情况下,未来将面临不小的整改压力。
“吃”天价罚单
在国付宝收到的罚单中,其中一张罚单显示,国付宝公司违反了清算管理规定、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被央行没收违法所得2217.6万元,罚款2229.6万元,合计4447.2万元。另一张罚单则显示,因未按照规定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或与其进行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被央行处以总计199万元的罚款。
根据央行营业管理部的通报,此次国付宝违反了包括《银行法》、《反洗钱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8项有关规定。在对国付宝开展支付业务和履行反洗钱义务执法检查中,央行营管部表示,该公司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和技术手段对境内网络特约商户的交易情况进行检查,客观上为非法交易提供了网络支付服务。此外,国付宝公司还存在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或与其进行交易、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照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照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未按规定披露相关事项、未按规定存放和使用客户备付金、未留存商户档案等违法违规行为。
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室副主任尹振涛看来,第三方支付行业本身是微利润的,但国付宝能获得2000多万元的非法所得,那就证明该公司的确是通过开展违规的业务才获得了高额的收益。“2000多万元的非法所得是比较罕见的,说明该公司的违规业务相对较多。”尹振涛分析道。
风波不断
公开资料显示,国付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月,是一家以第三方支付为基础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股权结构方面,天眼查数据显示,国付宝由占70%股权的北京智融信达科技有限公司及占30%股权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共同构成。
值得注意的是,国付宝此次涉及未按规定存放和使用客户备付金等问题颇具玩味,今年2月,国付宝曾被媒体曝出涉嫌“贷转存”等违规方式,对此,国付宝方面否认该行为。国付宝表示,公司相关贷款均属于与银行间正常的商业往来,不存在通过违规“贷转存”方式获取银行信贷的行为。
针对央行的处罚规定,国付宝8月7日发布声明称,对前期监管部门提出的问题与自身存在的不足,公司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工作组进行了逐项整改与提升,目前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各项改进措施已陆续落实完毕,且在后续经营中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加强业务管控力度。
对于公司具体整改进展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国付宝发去采访函,不过,截至发稿,对方未给予回复。
陷业务困局
据国付宝官网介绍,国付宝旗下现拥有针对B2B/B2C的网络支付产品、移动支付产品、金融服务产品等,针对企业资金管理服务推出的云账户服务,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联合多家银行共同推出银行存管解决方案;针对跨境商贸领域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针对个人用户的手机钱包客户端等多款支付类产品。
2011年12月22日国付宝获得央行颁发的互联网络支付、移动电话支付业务许可,2015年1月获基金支付业务许可,2016年5月获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许可,2016年12月增发预付费卡发行与受理业务许可。
在第三方投诉平台聚投诉上发现,关于国付宝的投诉从2017年底开始激增,目前涉及相关投诉共有530条,但解决量仅有50条,解决率则不足10%。
根据相关投诉信息显示,一些涉足菠菜、期货、网贷投资人的资金通过国付宝进行支付后,转向了一些虚假的二级商户,造成投资人出现资金损失。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自8月7日国付宝宣布整改之后,涉及上述问题的投诉并没有停止,截至8月28日,国付宝累计投诉24条,其中涉及非法提供资金通道的投诉较多。
此前有消息称,国付宝今年以来也在持续寻找收购方,对于该消息的真实性,多次致电国付宝方面,但电话均未接通。
尹振涛进一步指出,监管部门对该公司的处罚,使国付宝对运营成本等各方面在未来有更高的要求,收到大量投诉说明该公司内部管理和公司业务逻辑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国付宝现在面临的不光是整改的问题,还包括金融服务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合规合法经营才是当前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