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子竞技产业的社会认可度逐步上升,其市场潜力不断扩大。
艾瑞网于近日发布中国电子竞技行业研究报告,预测该块市场规模将在2018年突破650亿元。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这不禁引人遐想,若票遇见电子竞技,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外博争相开
继2003年,电子竞技被中国国体育总局列为正式开展的第99个体育项目后,2022年亚运会也将把电竞项目列入正式项目。
显然,电子竞技正作为体育概念的延伸,处于蓬勃发展中。甚至,电子竞技体育产业在韩国已成为国的支柱产业,并被列为韩国三项最大体育竞技之一(足球、棋、电子竞技),年产值相当于40亿元人民币。
那么,电子竞技的价值仅限于体育乐吗?答案是否定的。
因结果充满不确定性,众多博司争相为各类电子竞技比赛开。有数据显示,电子竞技爱好者中对博有兴趣或是参与过博的用户达到了66%,高于电子游戏玩和传统体育迷;在活跃的电竞迷群体中,参与过博的人高达77%。
可见,电子竞技比赛对博行业来讲,颇具商业价值。但,为何我国票行业却没有引进有关电竞比赛的计划?
监督难度升级
众所周知,传统体育运动的竞赛结果会受到赛场环境,球员状态等诸多因素影响。这使得票竞猜的结果出现了随机性。
但,根据过往经验来看,类似足球篮球这样的传统竞技运动时有“假球”事件发生,人为干扰比赛结果,破坏票竞猜的平性。
而在电竞比赛中,可能某一属性值的更改就能够决定整个赛事的结果。例如,将虚拟角色的攻击力数值调高,而这种结果是无法用肉眼察觉的。
如此情况下,电子竞技比赛结果的随机性相对传统体育项目更易被操控。这给票竞猜对比赛平性的监督,造成不小挑战。
生存能力相对弱
同时,因电竞比赛以虚拟游戏作为依托这一特点,使其与足、篮球这样的传统体育赛事相比,存在很大的不同——生存能力。
从古代中国的“蹴鞠”算起,足球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而篮球也有100多年的历史。
反观电竞比赛,根据DataEye发布《2016Q1 SLG游戏市场深度研究报告》,以策略类游戏为例,在策略类游戏中,其TOP20的头部产品平均生命周期已接近两年,而整体平均生命周期仅为2-3个月。在国内赛事方面,作为职业电竞联赛标杆的LPL,早在2016年的整体热度就已出现下滑。
简单来说,都玩不了几天,还谈何购体验?
再看,博以私人机构为主导,通过各种各样的博游戏追求利润最大化。相反,我国票由政府发行,益是其基本属性。而电竞则因其节奏快、不可控性相对较大等特质,拥有较强性。
另外,中国票发行要有一系列审批流程,即便是被民众期盼多年的CBA、中超赛事,至今都仍未被纳入体体系,审批的难度不言而喻。
所以说,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电子竞技巨大的商业价值似乎并不能成为进军票的“通行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