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弘力“古代风俗百图”之宋人关扑图
在宋代,转盘抽奖之类的销售方式,叫作「关扑买卖」,或「扑买「」扑卖」,有时也简称为「扑」或「博」。所谓「关扑」,换成现在的说法,即菠菜,与「菠菜」的英文单词Gamble的发音相近。元朝时,市井间关扑之风还很盛。我有点疑心Gamble的就是「关扑」的音译,可能由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入欧洲。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而已。
宋朝的店铺或商贩,很喜欢用关扑的游戏来吸引顾客。假如你是宋朝人,在市场上看中一样商品,比如一斤羊肉,一件衣裳,你可以按市价买下来,也可以跟店主商定用关扑的方式赌一把:只掏一点钱参与摇奖,比如100文钱的商品,你掏10文便可以获得一次关扑的机会,你若赢了,商品你拿走;若输了,10文钱归店家。这便是宋人所说的「关扑买卖」。
我们如果去翻阅宋代的笔记,北宋的“东京梦华录”也好,南宋“武林旧事”,“梦粱录”也好,都会发现,宋朝民间非常流行关扑买卖。不过北宋与南宋的情况又有不同北宋政府是禁赌的,“宋刑统”规定:。「诸博戏财物者,各杖一百」关扑也属于「博戏财物」之列,受到管制只是老百姓太热衷于关扑,宋政府也就顺应民情,在重大节日放开赌禁。
开禁的节日包括春节,“东京梦华录”说,「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因此,每至春节,开封府的大街小巷都有商贩关扑年货:「坊巷以食物,动使(日用品),果实,柴炭之类,歌叫关扑」。
一些热闹的商业街,更是「皆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着,花朵,领抹,靴鞋,玩好之类」,供人扑买。逛夜市的女性也喜欢跑到那里看人关扑:「向晚,贵家妇女纵赏关赌,入场观看」元宵节也允许关扑财物,最繁华的东京宣德门外大街,都是关扑买卖的商贩与游人年底的冬至佳节,也是「官放关扑」。
此外,每年三月初一至四月初八,宋朝政府都会准时开放皇家园林「金明池」与「玉林苑」,纵市民游玩。开放期间,皇家园林内也是可以关扑的。就像我们今天在城市公园中看到的热闹场景,宋代池苑内,到处都有商家用彩布围成临时店铺,「铺设珍玉,奇玩,匹帛,动使,茶酒器物」,吸引游人关扑游园的。市民,也都乐得掏一点钱去博博运气,中了奖则高高兴兴回家,「往往以竹竿挑挂终日关扑所得之物而归」。
到了南宋时,原来的赌禁已经形同虚设,关扑买卖更是常见了。杭州的夜市,一年四季都有关扑买卖,关扑的小商品包括各类小吃,如糖蜜糕,蜂糖饼,灌藕,炸藕,时新果子,像生花果,红边糍,猪胰胡饼,鱼鲜,猪羊蹄肉;各项小玩意儿,如细画绢扇,细色纸扇,新窑青器,螺钿玩物,打马象棋,杂彩球,琉璃炮灯,四时玩具;各种服饰,如销金裙,缎背心,缎小儿,销金帽儿,逍遥巾,狼头帽,小头巾,抹头子,花环钗朵,箧儿头;还有各式家具,如螺钿交椅,时样漆器,细柳箱,诸般藤作,螺钿投鼓,螺钿鼓架不要问我为什么晓得这么多商品名堂这些名目都是从“梦粱录”与“繁胜录”抄下来的。只要是商品,就可以摆出来扑卖。连女性也很喜欢到市场上「关扑香囊,画扇,涎花,珠佩」 。宋人说杭州「扑卖盈市」,绝非虚言。
宋朝女性爱美,喜欢往头上戴花;宋人也极追求生活情趣,喜欢在家里插束鲜花鲜花都可以从市场上扑买更有「罗帛脱蜡像生四时小枝花朵」(用丝绸做成的假花),沿街市吟叫扑卖。
苏汉臣“秋庭戏婴图”局部
西湖上还有专供市民与游客菠菜的游船,叫作「关扑船」。“繁胜录”载,「西湖内画船布满,头尾相接,有若浮桥「」关扑船亦不少」。
宋人关扑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一种跟我们今天仍能见到的转盘摇奖差不多据南宋人曾三异的“因话录”记载,杭州有些商贩就采用转盘摇奖的方式叫卖食品:京城卖糖的小商贩,制作了一个圆盘,大约三尺见方,上面画有「禽鱼器物之状数百枚,长不过半寸,阔如小指,甚小者只如两豆许禽。之有足,鞋之有带,弓之有弦,纤悉琐细,大略皆如此类」。又「以针作箭,而别以五色之羽」,招揽市民前来关扑。
想来关扑的顾客,只要掏一文钱,便可获得往圆盘射一箭的机会。射箭时,商贩会将圆盘转动起来,以增加射中的难度。如果顾客能够射中圆盘上画着的图案,便可以得到一份奖品。如果没有射中,则需要再掏一文钱,才可以重新旋盘射箭。“梦粱录”说,「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关扑各类小商品,其中「有白须老儿看亲箭闹盘卖糖」,说的也应该是转盘射箭的关扑买卖。看看,这是不是有点儿像今天商场为了促销而举行的「转盘抽奖」活动呢?
生活在南宋末的学者周密,幼年时曾随父亲游京城,也亲眼见过转盘摇奖的关扑游戏他在“癸辛杂识·故都戏事”记录说:杭州有一个叫王尹生的艺人,「善端视」,在市井上设了一个「大轮盘,径四五尺,画器物,花鸟,人物凡千余事」。他的玩法难度更高,「运轮如飞,俾客随意施箭」,而王尹生从旋转如飞的圆盘,能够一眼看出顾客「第一箭中某物,次中某物,次中某物」。待转盘停下来,一一验看,果然「与预定无少差」。如果他猜错,想来便算输了,要赔给顾客奖品。
顾客也可以掏钱让王尹生自己射箭,要求他必须射中圆盘上的某个图画:「命之以欲中某物,如花须,柳眼,鱼鬣,燕翅之类」,王尹生按其要求发箭。尽管「运轮如飞」,要射的目标又「极微藐」,但他居然「无不中之。其精妙入神如此」。周密后来就再也没有见过如此高技能的艺人了,「未见能传其技者」。
宋代还有一种关扑游戏,玩法与今天的转盘摇奖更加接近。知名的连环画家王弘力老人曾经画了一册“古代风俗百图”,里面有一张图像描绘的就是这种关扑游戏。王弘力先生出生于民国时期,他的图画符合宋朝的实际吗?我觉得是符合的。因为从传世的宋画中,我们也找到了类似的转盘图像。南宋画师苏汉臣画有一幅“秋庭戏婴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上有一个圆墩,圆墩上放着宋朝儿童玩耍的各样玩具,其中一个玩具就是转盘模型,叫作「人马转轮」。由于是玩具模型,所以尺寸较小,成人用于关扑的转盘应该比这大得多。
从“秋庭戏婴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马转轮」由一个支架,一张转盘和一根人马造型的指针构成。转盘被划成若干个扇形,上面画了不同的图案。转盘可以拨动旋转,当它停下来时,上面的人马指针就会指向不同的图案,大概宋人就是以此来区分输赢的。只是因为找不到文献记载,具体的游戏规则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既然画家将「人马转轮」作为一种儿童玩具画入「婴戏图」,想来这一关扑工具在宋朝的社会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
“秋庭戏婴图”上的「人马转轮」
不过宋代最常见的关扑方式是掷钱币。关扑工具非常简单,就是六枚铜钱,叫作「头钱」,掷在陶盆里,以铜钱的正背面定输赢。如果你是宋朝市民,只要身上有几枚铜钱,碰见门外有叫卖水果的小贩,便可以叫住他:卖水果的,停一停,扑一斤桔子话本小说中有一个挺有趣的「扑买黄柑」的故事:南宋时,道州人吴约寓居都城杭州,住在清河坊客店「客店相对有一小宅院,门首挂着青帘,帘内常有个妇人立着,看街上人做买卖」。吴约「时时听得她娇声媚语,在里头说话。又有时露出双足在帘外来,一湾新笋,着实可观。只不曾见她面貌如何,心下惶惑不定,恨不得走过去,揎开帘子一看」。
一日,吴约正坐在门前,呆呆看着对门帘内,「忽有个经纪(商贩),挑着一篮永嘉黄柑子过门」,吴约叫住他,问道:「这柑子可要博的」经纪道:。「小人正待要博两文钱使使,官人作成则个」吴约便掏出头钱,往下就扑可是他「一边扑,一心牵挂着帘内那人」,心不在焉。所以总是扑输,「算一算输了一万钱」。这个吴约,花了一万文钱,却连一个黄柑也扑不到。
那么这种掷钱币的关扑规则是怎样的呢?史料缺乏详细记载。不过我们倒是可以从元杂剧“燕青博鱼”看出个大概。“燕青博鱼”说的是「浪子」燕青被宋江赶下梁山,流落东京,为了生计,「问人借了些小本钱,贩买了些鲜鱼。时遇着三月三清明节,到同乐院博鱼」。一心想「凭着我六文家铜镘,博的是这三尺金鳞」在同乐院,恰好遇到一个叫燕和的好汉,要跟他关扑燕青说道:。「这鱼呵,重七斤八斤,你若是博呵,要五纯六纯,着小人呵,也觅一文半文。「这个」纯」,就是宋代的关扑术语,指掷出来的铜钱图案要完全一致,「五纯」即五枚铜钱全部正面或背面朝上,「六纯」则是六枚铜钱全部正面或背面朝上。换言之,如果燕和掷出一个「五纯」,便可以赢得燕青贩卖的一部分鱼,要是掷出「六纯」,则全部的鱼他都可以拿走。但燕和果掷不出「五纯」或「六纯」,则要白付钱给燕青。
据“东京梦华录”,在燕青生活的北宋末,开封府的鱼价,「冬月,即黄河诸远处客鱼来,谓之『车鱼』,每斤不上一百文」 。一斤鱼按市价要100文钱左右,但如果关扑的话,掏数文钱便可以扑一次。
宋朝流行关扑之风,我觉得这是商业发达,社会开放,市民生活高度世俗化的体现后世朱元璋以严刑酷法禁止民间菠菜,明人周漫士“金陵琐事”载:「(明)太祖造逍遥楼,见人博弈者,养禽鸟者,游手游脚者,拘于楼上,使之『逍遥』,尽皆饿死。」宋元时盛行的关扑买卖,自此消退,连「关扑」一词也退出了日常用语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