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酒店从金融行业参与反电信网络诈骗的实际工作看
打击和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事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金融秩序。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联原董事长葛华勇带来关于加快出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提案。
2021年10月,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草案提出了多项预防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新措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如能出台,必将为产业各方开展源头治理、建设行业平台、加强联防协作、实施信息共享等工作提供法律遵循。
葛华勇表示,目前,从金融行业参与反电信网络诈骗的实际工作看,电信网络诈骗态势依然严峻,犯罪手法翻新升级,犯罪团伙将非法资金混入正常社会经营活动,转移方式更加隐蔽,“资金链”治理面临新的挑战。他在调研中发现,基层金融机构反映的主要问题包括金融机构主动防控缺少必要法律授权;账户及交易数据分散,难以实现穿透式管控;金融机构防控风险与用户权益保障需要法律平衡。
葛华勇认为,应尽快出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使参与此项工作的各方有法可依。他建议:第一,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应对金融机构提出加强开户核验、尽职调查、信息共享、异常监测等要求。使这些新措施在防控非法资金转移中起到“过滤器”和“安全阀”的作用,以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第二,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要规定构建行业账户风险监测机制。应授权特定机构建设行业级的账户风险监测平台,在法律层面明确特定机构基于平台开展账户开户验证、可疑资金追溯的权利和配合开展数据报送、联动协查的义务,消除机构间信息壁垒,助力监管部门实现账户的集中式、穿透式监管,有效遏制“一人多户”、账户买卖等乱象,为阻断非法资金转移渠道、实现源头防治提供支撑。
第三,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要规范参与各方的权责,以形成治理合力。例如,对于金融机构,在赋予其相应防控职责的同时,授权其以风险防控为目的,按照最小且必要原则,采集、使用人脸识别、交易地理位置等个人信息的权利,鼓励其提升账户及交易风险识别精准度,主动处置风险交易,有效阻断非法资金转移。可参考国务院出台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有关规定,合理界定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用户之间的责任承担,防止出现金融机构因防控风险而要求用户提供各类证明文件,增加用户的额外负担,造成公众开户和支付不便。对于金融消费者,要充分保障他们的权益,若出现影响用户获得金融服务时,要使用户可通过有效的渠道实现救助。